踏入3月又是如火如荼的就活季節。日本的「就活」是一連串令人疲憊不堪的生死戰和持久戰,稍為鬆懈便很容易在隨後的驚濤駭浪中焦頭爛額@@日本學校的行事曆跟其他國家地區不同,所以外國人在日本求職時難免會覺得難以掌握時間,往往錯失良機這篇參考了日本就活資訊網站的資料和個人經驗,把日本的大學時間表換成慶應別科和海外大學時間表,好讓有志在日本就業的同學們有充裕時間準備~這裡的「海外」指日本以外國家地區,雖然未必完全相同,但我想至少跟日本的大學行事曆差異會較少吧?!若文中有奇怪的就活常用字眼,可參閱本文最下方^^
【就活時間表】
參考資料︰
普遍日本大學生會在畢業前一年的夏天開始準備求職,各大求職網站都會有詳盡的時間表教導就活生應付漫長的就活。最理想當然是未雨綢繆,因為準備時間愈充裕,便愈有信心去面對各種篩選。不過,人總有惰性,我的就活其實完全沒依照專家建議,所以一塌糊塗……根據資料和個人失敗經驗,日本的就活基本上可分成準備期(就活前一年6月至就活年3月)和實戰期(就活年4月或以後)兩階段。
圖示說明︰
- 圖中以日本的公眾假期作準
- 為區別較忙碌和較空閒時期,學校長假期的箭號外框是虛線
- 綠色背景代表就活關鍵時期,綠色愈深代表愈重要
雅紀︰我很重要!^^ - 所謂「海外大學」的校曆其實來自香港某間大學,如有不同,請勿責怪(?):P
(一)準備期(就活前一年6月至就活年3月)
第一階段是就活的事前準備。為招攬人才,大企業通常會舉辦不同的實習(internship;インターンシップ)。不過,日本企業的實習與我們認知的有所出入︰「實習」一般是指學生以員工的身分工作一段時間,學習相關技能,累積工作經驗;然而日本有些實習可能只是短短數天、甚至一天或半天的工作坊、企業參觀、職場體驗等。如果是後者那類實習,我想是留下紀錄多於實際累積工作經驗啊……始終「人脈」是對求職十分有利的一環,哪怕是數小時的實習也是令企業留下好印象的機會,那隨時是獲得面試機會的入場劵,或者是面試時展示熱誠的有力證據吧?!要是很想成為那公司的新入社員,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實習都要積極申請呢!提及「人脈」,日本還有特別的「OB・OG訪問」,即就活生去拜訪前輩。通常就活生可從公司網頁、學校的就職課、熟人介紹等途徑獲得前輩的聯絡方法。說穿了其實是打好關係的手段之一?!
另外,日本企業重視熱誠多於能力,先花時間了解行情、自己的目標和性格有助認清適合自己的企業和職位,因而衍生出「自我分析」和「業界研究」。顧名思義,兩者分別是加深對自己和各行各業的了解。雖然感覺上很紙上談兵,但起碼面試時不會顯得自己一無所知。就活網站建議先搜集有興趣行業的特徵、現狀和發展前景的相關資料,繼而鎖定當中吸引的企業,徹底了解它的歷史、理念和理想員工的人物像。這些資料其實對隨後寫「応募理由」非常有用,所以不要像我一切壓縮在4月和5月,否則辛苦自己@@除了網上資料外,時事新聞、書籍雜誌(如日経経済新聞《業界地図》和東洋経済新報社《就活四季報》)和業界研究セミナー也是搜集最新資訊的有效途徑~
為公平起見(?),日本企業的新卒招募詳情會統一在3月1日凌晨零時公佈。就活資訊解禁後,就活生首要做的是留名跟進去各大就活平台登錄和建立戶口(エントリー)!登錄後隨即會有大浪般的資訊和日程表湧過來!此後便是一連穿著西裝去參加就職博覽和說明會的生活我把3月歸入準備期,因為我覺得始終需要時間去適應排山倒海的日程,否則身心會負荷不了。因此,與其一開始便全力衝刺,不如在3月初花點時間摸索出平衡就活和就活以外活動的生活方式吧~這樣才得以在最勞碌的時期保持身心健康XD
(二)實戰期(就活年4月或以後)
踏入3月中下旬是正式的就活實戰期。說是作戰毫不誇張,因為我打工的就活同事全部都自3月起全面停工,可想而知大家都嚴陣以待參加說明會是晉身(?)之後選考的必要條件,所以大家都不甘後人踴躍參加說明會。說明會並不是只帶軀殼呆坐般簡單,講者對公司的介紹絕對是「応募理由」的重要提示。結合之前企業研究所得,說明會的內容有助去蕪存菁,更容易寫出短短百多字卻正正是企業所期待的「応募理由」!有趣的是,我出席說明會時總觀察到旁邊的就活生最努力的是寫講者的名字和生平簡介(?)(說明會的講者通常都會一開始先用5-10分鐘自我介紹和展示生活照)!可能因為他們已熟讀其他內容吧?!不曉得那是否有用,但人際關係似乎在日本職場真的很重要!
4月起是準備期的努力成果大派用場之時。第一關是履歷書!「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一眾就活生要把握機會善用半年收集所得的大量資訊,濃縮在一至兩頁紙上。當時我十分積極出席說明會,卻往往沒有提筆寫「応募理由」的動力,結果參加了N場說明會,卻交了不足5份履歷書@@完全是反面教材啊除了履歷書,應徵者還要提交較富感情的(?)「エントリーシート(ES)」和完成筆試。最常見的筆試是SPI(SPI也是香港的書包牌子XD)。題目考核應考者的性格及多方面的常識和解難能力,有些題目令我憶起小學時的奧林匹克數學比賽HAHA順利通過書類審查和筆試後便是面試。面試的形式五花八門,有個人面試也有分組面試,而且大多分三次︰第一次面見人事、第二次面見所屬部門的負責人、第三次面見社長或其他要員,很像遊戲機打大佬……雖然要過五關斬六將,但我覺得6月的面試階段比4、5月時輕鬆,因為基本上已成定局,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時才發奮的話已來不及了@@經過約3個月的地獄刻苦時期,7月左右企業會決定取錄者,就活生陸續報捷。收到內定後可放下心頭大石,迎接明年4月起漫長人生的另一階段啦……HAHA
綜合上圖,若只考慮經新卒採用入社,慶應別科一年課程入學的黃金時間(?)是秋學期!因為秋學期的留學簽證直至翌年11月,有足夠時間適應留學生活、應付就活和更換就勞簽證。相反,春學期入學的話,抵達日本前已經要填エントリー,一到埗後更要馬不停蹄參加說明會,完全沒有時間適應留學生活啊@@如果拖至翌年秋學期結束後才開始就活,屆時留學簽證只剩三個多月,即使最後獲企業取錄也未必來得及更換簽證種類,要重新申請來日簽證,實在費時失事T^T不過,秋學期入學比較難加入慶應的社團,所以要看個人取捨了……要魚與熊掌兩者兼得,方法是春學期入學,並延長一學期至翌年春學期(共修讀三學期,即一年半),但不得不考慮時間和金錢呀……海外的大學生更辛苦,日本就活最忙碌時期剛好碰上期末考,真是名副其實的「お疲れ様です」要在社會立足真辛苦……不過先苦後甜,可能就活時期加把勁,往後數十年可享安樂日子呢^^
【用語一覽】
- 大手企業(おおてきぎょう)︰員工數以千計、資本金數以億計、支社遍佈日本各地的大規模企業。大手企業家傳戶曉,而且資源豐富、福利優厚、工作環境安定,是出人頭地的象徵,也是不少就活生的奮鬥目標。大手企業以下的是中小型企業。
- ベンチャー企業︰「ベンチャー」即「venture」,有別於傳統企業,是以創新的理念和技術經營的新興企業。因為業務未上軌道,所以規模不大,前景也是未知之數。不過,彈性的職埸環境、較積極讓員工負責不同工作和升遷較快是ベンチャー企業的吸引之處。
- 合同説明会(ごうどうせつめいかい)︰簡稱「合説」,類似就職博覽,多間企業在同一場地各自舉行企業說明會。這形式的說明會大多十分簡短,每場約十多分鐘,不斷重覆,是勞役講者的苦差XD
- エントリーシート(ES)︰Entry sheet是求職者參加企業往後招聘活動的申請表,即企業的選考標準之一!ES除了填寫基本個人資料外,也包括企業設定的問題。題目的原意是從答案看出求職者的個性,而就活時最常見的ES問題是「学生時代に一番力を入れたこと・力を注いだこと・最も打ち込んだこと(學生時代最努力投入的事)」和「説明会の感想・印象に残ったこと」;我遇過一題最誇張的是15分鐘內用曲線圖去表達你高中以來的自信心轉變,並加以說明當時我應該把曲線延長至-∞表達心聲……話說回來,近年還興起可投考多間企業的電子OpenES,聽起來好像輕鬆了,但OpenES有上載生活照的欄位……為了覓得一官半職,生活不能過得太平淡,還要不忘做リア充拍下自己很活躍的證據,真大壓力
- 新卒採用(しんそつさいよう)︰「新卒」的正式名稱是「新規卒業」,指高校、專門學校、大學和大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可能為了有效灌輸企業理念(?),日本大部分企業的新卒採用只限完全沒有正職工作經驗、猶如白紙一張的畢業生。
- 第二新卒︰日本人深信初出茅蘆的人不受長時間鍛煉難成大器,即使畢業後全職工作,未滿三年的話仍是不被認可的資歷。因此,正社員職歷未滿三年的轉職者也不會被視為經驗者,只會被當成第二次新卒就活啊……然而,厚生労働省的統計顯示愈來愈多新卒入社3年內離職呢!
- 既卒(きそつ):不足三年的正社員職歷被捨入至零已經可憐,但原來畢業後沒成為正社員的人會被冠以「既卒」之名——既に卒業した者……同樣貢獻社會,卻細分成不同標籤,可見日本的階級觀念根深蒂固……誰敢說職業無分貴賤@@更可悲的是,既卒比新卒更難獲公司青睞T^T
- 中途採用(ちゅうとさいよう)︰跟新卒相反,中途採用要求的是不用培訓也能迅速掌握工作內容的「即戦力」。轉職在日本並不常見,所以如非懂得專門技術或經驗豐富,循中途採用加入大企業絕非易事。
- 自己PR︰求職時必然遇到的問題之一。求職者要把自己當成商品,向顧客(面試官)推銷,吸引客人購買(聘用)。別以為那是自吹自擂,「自己PR」其實是一個陷阱問題,有很多不得不注意的事項啊!題外話,我覺得「自己PR」這詞語語意不通很奇怪XD
- SPI︰如果有留意日本就職活動,SPI的大名一定不陌生。SPI全名是「Synthetic Personailty Inventory総合検査」,有SPI1、SPI2、SPI3等多個版本@@全卷是選擇題,分「適性(てきせい)テスト」和「能力テスト」兩大部分。「適性テスト」以不同句子去評估應考者的性格,從而判斷是否適合公司或所申請職位。這是我不太認同的選考方式︰雖然日本人重視數據,可是把一個人的性格量化真的能準確判斷一個人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怎能用分數去篩選呢?(《世界一つだけの花》音樂響起XD)。「能力テスト」的題目分成「語言」和「非語言」兩類。語言題考核求職者的日語(国語)和英語能力,而非語言題則測試求職者閱讀圖表數據、邏輯推理和計算問題。如果時間充裕,SPI的能力テスト其實頗有趣,特別有些題目很像當年小學奧林匹克數學比賽題目!(又說一遍:P)
- Uターン、Iターン、Jターン、Oターン︰日本人的人口還流現象用語,用英文字母的形狀去形容他們生活地區的轉變。Uターン指地方出身的學生去城市攻讀大學,畢業後回鄉就職。Iターン剛剛相反,指城市出身的人移住到較不發達的地方。Jターン則指地方出身的學生去城市攻讀大學,畢業後去了另一較城市落後的地方就職。而Oターン是指地方出身的學生去城市攻讀大學,畢業後回鄉就職,之後再轉職至城市。多複雜的人口流動!!遲些會有Mターン或Wターン嗎?XD
- 内々定・内定(ないないてい・ないてい)︰「內定」指企業的錄用通知。為避免各大企業鬥快發出內定爭奪人才,企業統一在10月1日公佈內定,並舉行內定式和派發內定承諾書。可是,為了挽留人才,企業都會偷偷(?)向錄用者派定心丸,承諾10月1日的內定式對方一定榜上有名,希望對方積極慎重考慮加入成為一分子,不要拒絕內定這種預先知會的內定通知稱為「内々定」。
- お祈りメール(おいのりメール)︰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順利獲得內定,同時也有人落選。日本文化以婉轉有名,所以日本企業發出的不採用通知也會顧及應徵者,委婉地說一大堆不錄用你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感到十分遺憾可惜、與閣下無緣之類的
廢話安慰。這些落選通知最後必定祝願應徵者百折不撓、今後繼續大放異彩(?),因而被稱為お祈りメール……老實說,收到お祈りメール比落選不通知更傷心難過T^T為了表達被企業玩弄的怒火(?),有內定者曾以お祈りメール的格式拒絕受聘,衍生出意指放棄內定的「お祈り返し」和「逆お祈り」。
留言列表